因海上发电技术和装备的日益成熟,风电已成为最具经济性的新能源发电。在“碳中和”背景下,多个国家都在扩大海上风能布局。
克拉克森研究的中期预测表明,2021年海上风电投资水平有望再创新高。截至目前,全球已投产海上风场达160个,合计共31吉瓦,包括7200座海上风机。到2025年底,全球将有15000座风机作业于350多个海上风场,其投产规模将达到近90吉瓦。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在经历了2010年前后特许权招标的示范项目之后,在2014年以后逐步完善了政策和审批体系,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道路。2020年,明确可享受国家补贴电价的项目必须在2021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2022年起国家补贴全面退出新并网海上风电项目。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负荷中心地区,不需要远距离的电力传输,消纳条件良好;此外,海上风电开发不占用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海上风电产业链结构与陆上风电相似,大致可分为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与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整机与相关海缆建设以及下游的风电运营商三个环节。但由于海上风电技术壁垒高,产业链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容易出现赢者通吃的格局,行业集中度高。
目前海上风电板块目前已形成上海电气、远景能源、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中国“四巨头”,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比例分别为9.7%、9.0%、7.9%和7.4%。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技术壁垒更高,且前期投入资金大、项目周期长,开发商主要由大型电力央企主导。目前海上风电的开发运营商主要为大型电力央企及其下属能源公司,包括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华能、大唐、申能、国家电投、三峡、中核、中广核等。
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趋势是深水远海化,这将对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安装运维、相关装备制造等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门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核心企业将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张不断布局新产能,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攀升。
来源:乐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