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数据 “冲突”与“真相”:关于风电与地球的5个冷知识

“冲突”与“真相”:关于风电与地球的5个冷知识

今天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Restore Our Earth(修复我们的地球)。修复地球,风电大有作为。作为输出绿色能源的主力军,发展风电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

当然,风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不止于气候变化,更微观的还有鸟类、环境、农作物、土地、鱼类等,而这些也成为一些人诟病风电的话柄。

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是有关风电与地球的5个冷知识,你将得到答案。

风电会致死更多鸟类?

全球变暖对鸟类存在致命影响。《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受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等主要原因影响,自1970年来,北美洲鸟类数量减少了约29%,相当于近30亿只。

在过去100年中,美国莫哈韦沙漠的温度上升了大约2℃,气候变暖让鸟类的种群丰富性急剧衰减。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论文称,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鸟类免疫系统,致使鸟类出现新的疾病。

风电通过取代化石燃料减缓气候变化,可以大大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进而降低全球鸟类的死亡率。依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国际能源署(IEA)的情境分析,全球每年至少需要新增180GW风电装机,才能实现将温升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

事实上,风电不会对鸟类种群构成威胁,其利远大于弊。根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统计,按原因分类的北美年度鸟类死亡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家猫(24亿只),建筑玻璃(5.99亿只),汽车碰撞(2.15亿只),电力线碰撞(2550万只),通讯塔(660万),油坑(75万)和风力发电机(234,000)。计算可知,真正因风电导致鸟类死亡的数量只有全部的0.007%

当前,风电行业也正在通过高精度光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探测鸟类活动、改变机组叶片颜色等方式,致力于进一步降低鸟类死亡率。

风电会带来生态环境破坏?

风电环保贡献远大于其带来的微小且可修复影响,因环保问题而抵触风电无疑是因噎废食,必将因小失大。在国内,个别不规范行为在无形中被放大成为风电行业的“通病”,模糊了风电的环境友好形象。

我们以某5万千瓦容量的山地风电场为例,按年平均等效满发2000小时计算,该风电场年发电量为1亿千瓦时,相当于再造林木5.6万立方米;该风电场开发建设工程总占地约300亩,若按每亩地100棵成材树木(直径0.3米,高2.5米),每棵树木0.18立方米计算,那么该风电场可能会对0.54万立方米的林木造成一定影响(后期可修复)。

一年即可再造约5.6万立方米的林木,与一次性对0.54万立方米林木产生影响相比,开发风电项目显然利大于弊。如果按风电场25年寿命周期计算,建设开发风电场对林木造成的影响量仅相当于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林木再造量的0.4%。并且,这些征地大多用于道路建设,对于提升项目周边居民交通水平、森林防火与区域经济也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风电开发与生态环保完全可以做到和谐共处,融合发展。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风电场都能够严格按照环评要求施工建设,风电项目引发的生态环保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前期规划、科学施工和后期修复解决。

风电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自2009年以来,吉恩•塔克勒领导了一支植物和土壤科学家团队,致力于研究风电场对于附近农作物的影响。

研究认为,风机的存在让自然风吹的更慢,但增加了湍流,因此风与农作物的相互作用会更多,可以增加农作物的水分蒸发,而且将更多二氧化碳下移到农作物中。湍流也会增加植物运动,从而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在夜晚,空气潮湿容易结露,而风电机组的可以将较热空气向下输送,因此露水的形成会被延迟,同时也会更快被蒸发掉,潮湿时间越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真菌和霉菌病原体也就越少。

另一个有利因素是,风电机组产生的压力波动有助于将二氧化碳从土壤中抽出,可以向农作物“喂食”更多二氧化碳,有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风电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当前风电普遍使用的是圆锥塔筒,其地下基础部分深埋至少2米,不会影响耕种,露出地面的承台部分占地不足100平方米。以单机容量为5兆瓦的陆上风电机组计算,开发1亿千瓦风电装机需安装2万台机组,占地200万平方米,即3000亩。而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厂大约占地1500亩。因此,开发1亿千瓦风电装机的实际占地面积仅与两个百万千瓦火电厂相当。

若采用桁架式塔架基础(类似巴黎埃菲尔铁塔),支撑塔架的四个角各占地1.5平米左右,总占地面积只有6平方米。且塔架下面空间非常宽阔,可以行驶拖拉机与收割机,不影响机械化耕种。采用这种塔架技术,使用5兆瓦机组,开发1亿千瓦风电装机需用地12万平方米,即180亩,仅相当于十几个足球场的大小。可以说,风电是接近“零用地”的发电技术。

海上风电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

研究表明,如果选址合理,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生物不仅负面影响甚微,而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汉·林德博姆教授曾利用两年时间,对在荷兰北海海上风电场区域生活的鸟类、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建立风电场后,有关海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37种。增加的原因是,风电场给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一个休息区,甚至是避难所。

丹麦在1991年建成的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场,在经过了多年的数据研究后便证实,海上风电的运行确实会让该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总量均有所增加。

丹麦技术大学(DUT)在2020年的《丹麦海上风能关键环境问题后续行动报告》中指出,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多个风电场的累积效应可能更有利于鱼类群落的生存。

最后,我们用美国风能协会选址政策及宣传事务负责人约翰·安德森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那些说风电只有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才是绿色友好的言论,就像是在说药物只有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一样。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把利益和风险放在同一个背景下统筹考虑才行。

来源:WindDaily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