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浙江省高质量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和构筑现代能源体系的战略机遇期。全省能源战线奋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都赢”。作为全省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要立足新时代背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提出能源发展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大项目、改革、布局、政策和实施路径,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和市场主体行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文丨蔡刚 浙江发改委原副主任、浙江能源局原局长
目前,浙江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已明确: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列为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省节能降耗和能源要素配置“十四五”规划列为省级一般专项规划;省电网发展“十四五”规划、省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列为省级备案专项规划。一批地方能源规划、能源企业规划及能源研究类课题也在同步编制,加上近年发布实施的宁波舟山LNG登陆中心规划、油气管线规划,形成省域“1+6+N”能源规划体系。
作为专项规划,能源规划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提供重要支撑。这就要求能源规划加强衔接协调,融入全局“一盘棋”,紧扣实际,又突出能源专项特色,体现现代化、高质量、竞争力总体要求。
笔者认为, “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需要关注以下重点问题。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确立能源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方向趋势,为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要紧扣实际,站在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树立能源安全新观念。
一是树立以多元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的能源供需安全观。
能源安全的基础是供需安全。在供应侧,我国油气资源受制于人,能源供需战略安全存在风险敞口。浙江电力、天然气供应能力超前不足,近年来不敷需求,不断受到迎峰度夏、度冬时段性供应短缺矛盾的挑战。
2019年浙江外来电力最高为3030万千瓦、年外来电量共1646万千瓦时,比例分别达36%、35%。在需求侧,不合理需求增长过快也是能源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造成不合理需求的本质原因是生产生活中粗放的能源消费方式。而新的能源供需安全观则为“以多元安全保供满足多样合理需求”,其既强调实现开放条件下高质量多元供给的能源安全,满足合理需求,也强调效率优先,抑制不合理需求,两侧发力保障能源安全。
二是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
生态环境、气候安全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据浙江省统计局2019年度能源统计公告,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各地能源消费量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93。按浙江省环保官方数据推测,2018年,浙江省能源活动领域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扣除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吸收汇)的比例达到96.74%。因此,应当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加大对化石能源活动的约束,坚定持续地优化低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结构。
三是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
国内外有关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的重大事故,屡屡发生,教训深刻。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从制度供给入手,夯实安全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不断提高能源安全发展水平,以确保能源企业自身安全,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编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确立“十四五”浙江能源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持续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基础上,高质量打造能源综合改革先行省、能源互联网标杆省和全球油气全产业链新兴湾区,有力支撑全省现代化建设,使浙江省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治理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以辩证思维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020年开局,新冠肺炎疫情骤然袭来,能源行业避无可避。主要体现在能源需求短期大幅萎缩、长期增长更趋平缓;国际能源博弈激烈、市场关系更趋政治化;新型能源技术加快迭代、能源新生业态更趋活跃等方面。
可以预见,很多国家将改变对全球化的“看法”,开始回收、扶持与国家安全、人民生命直接相关的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这将冲击世界产业和贸易格局。
2019年,浙江一、二、三产业及居民能源消费呈现1.97:67.68:18.05:12.30的格局,二产权重最大。与此同时,浙江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50%以上,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左右,外贸低迷将冲击制造业基础。经历疫情“洗礼”之后,上半年浙江能源消费走出一波周期较短的V型曲线,回暖明显。
但受外贸长期趋势与疫情长期化影响,可以预见,浙江今后几年能源需求增长不确定性加大。但中长期看,浙江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趋势不会有大改变。
笔者认为,浙江“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需求将总体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及原油消费增量主要取决于油品全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投产和运行达产情况;
二是电量电力需求维持3—5%和5—6%左右的中速增长态势,再电气化等使电力消费结构持续变化;
三是天然气居民需求稳步增长,供热、发电、化工原料用气增量与环保政策正相关、与气价负相关;
四是煤炭消费刚性需求巨大,实际消费量取决于“蓝天保卫战”限煤政策走向。
以建设适度超前的能源重大设施为首要任务
浙江省应当抓住此次转危为机的重大机遇,推动一轮“能源新基建”高潮,每年投资不低于500—700亿元,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综合互联、高效智能的现代能源设施体系。
▲首先,电力设施方面。
以扭转全省电力供应缺口,供应能力适度超前于需求增长为目标,省内为主+省外并举,根据全社会用电量、全口径最大负荷预测和可控电力设施进行逐年平衡,安排电力项目建设时序,打赢增强电力供应能力翻身仗。
电源设施方面:规划建设方针是能建尽建。
核电方面:要连续建设台州三门核电二、三期共4 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温州苍南三澳核电一至三期共 6 台核电机组;启动象山金七门、海岛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已规划沿海核电厂址的保护;煤电方面,在确保建成浙能镇海电厂异地迁建项目2×66 万千瓦基础上,按国家政策规划确定上大压小、容量置换大型清洁煤电项目,“十四五”期间争取建成、在建各1-2个项目;
水电方面:在稳定常规水电开发水平的同时,加快省内抽蓄电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长龙山等4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在建缙云等5个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布局新一批抽水蓄能电站;
光伏发电方面:要坚持省及地方支持政策,深化光伏+建筑、园区、交通、户用等专项行动,保持浙江省在全国光伏发电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的引领优势;
风电方面: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按照“海上风电+海上牧场+陆上基地”模式,重点在领海海域及毗连区布局海上风电项目,预计2025 年装机达到 600 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方面:以垃圾发电为主,按照垃圾有多少用多少的原则布局建设,计划2035 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 350万千瓦左右;外来电方面,要加强协调落实,2020 年起吉泉特高压直流分电 282 万千瓦、2021年白鹤滩水电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将建成投产,到 2022 年预计满送达到 752 万千瓦,推动新建输浙第四回特高压通道。
电网设施方面:优选“500千伏主网架+第四回特高压直流(柔直)”或“特高压环网+第四回特高压直流(柔直或普通)”方案,规划建设“交直流互备、火核水互济、东西互供、南北贯通”的全省电网主网架,以及适应重化工业发展、电能替代的智能配电网、广泛覆盖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打造坚强智能、互联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电网电力系统。
▲其次,天然气设施方面,以基本建成宁波舟山 LNG 登陆中心,增强省域主干管网互联互通和输配气能力,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为目标。
在现有浙江 LNG(宁波)、舟山 LNG、温州 LNG、台州LNG 布局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穿山、六横等千万吨级接收站建设,加快配套管网布局和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燃气城乡一体配网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
▲再次,石油及成品油设施方面,以服务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品全产业链,成为我国面向国际的油气接收储备基地、交易中心,适应车辆消费升级、油品安全保供为目标。加强炼化、原油、成品油管道、码头、油库等设施和终端站点设施建设。
预计到 2025 年,成品油供应能力将达到 4000万吨,油品储存规模达到 5200 万吨,全省石油管网规模达到 2830 公里。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全省三分之一加油站提升为综合供能服务站,推动舟山绿色石化项目成品油消纳。
▲最后,煤炭设施方面,以提升现有煤炭储运网络及接卸能力为目标,提高杭绍甬等地煤炭“公转水”能力。
提高煤炭消费大户特别是年运量 150 万吨以上用煤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打破宁波舟山港六横煤炭中转码头和乍浦港码头接卸能力饱和趋势,完善煤炭海河联运和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网络系统,提高煤炭储运场所智慧化、清洁化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