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海上风电总体将呈现由近及远、集约发展、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等发展趋势。为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要加强统筹兼顾、顶层设计、示范引领、创新驱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表示。
面对双碳目标,海上风电将会成为绿色电力供给的新增长极。同时,随着2021年后海上风电国家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迎接平价时代,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在这一背景下,海上风电目前发展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规模化开发条件已具备
近年来,依托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海上风电已经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综合价值正在显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42万千瓦,突破千万瓦级,为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的条件已经具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从资源量角度来看,据最新评估,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从产业链角度看,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已具备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运行能力。此外,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已大幅下降,2010-2020年度电成本降幅接近53%。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也表示,海上风资源技术开发潜力巨大,资源种类丰富,具备成为新煤炭、新石油的战略先决条件。
同时,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也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选择。
“沿海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开发海上风能资源,助力落实‘30·60目标’,走出一条以绿色可持续、创新驱动为内核的发展之路。”秦海岩说,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将会产生广泛的经济社会价值。“除了助推能源转型进程,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之外,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有利于实现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田庆军也表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作为能源系统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海上风电的地位日趋重要,正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的制高点。
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但该市场相对“年轻”,平价时代即将到来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系列严峻考验,比如成本不降反升、安装船短缺,以及如何保障项目长期盈利等。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平价上网仍有较大挑战。秦海岩表示,海上风电还无法做到平价上网,仍需政府提供适当的支持,从而保持一定的开发规模,形成市场拉动,确保技术进步持续下去。
“过去两年,海上风电行业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探索海上风电平价之道。但目前距离平价上网还有很大差距。”田庆军表示,“预计3-5年内我国所有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基本可以实现平价,到‘十四五’末部分地区度电成本能降至0.3元,EPC造价可以降至每千瓦1万元以内。”
据了解,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仍相对较高,海上风电每千瓦造价在1.4万-1.6万元之间,但因受近两年“抢装期”影响,海上风电产业链产能受波及,今年则出现上涨,部分地区达到1.8万元左右。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表示,在补贴退出的节点之年,海上风电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存量补贴项目的保电价、保吊装,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吊装资源,保证这些存量项目按计划吊装。二是在新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方面,如何尽快度过已经出现的空白期和断崖期,延续海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链协同促平价上网
面对机遇与挑战,海上风电未来如何发展?业内认为,产业链协同,共促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来临。
“加快推动海上风电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打造全产业链体系,实现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王大鹏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加快研究制定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和管理办法,探索项目统一开发,电力统一送出的模式;有序推进近海项目布局优化和深远海示范发展,真正实现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消纳;在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布局一批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形成规模化连片开发的格局。此外,要重点补齐技术装备短板,加强核心部件的攻关与创新,提升运行维护的水平。
秦海岩也认为,目前,海上风电仍需政府提供适当的支持,具体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坚持集中连片开发,单体项目规模应不低于100万千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重点产品与项目开发等。
翟恩地说,首先,整机在风电成本中占比超过1/3,因此加快研发适应平价时代的风机已迫在眉睫;其次,工程成本占比海上风电成本也达到1/3,需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的产业链协同;第三,在长期的度电成本方面,应通过降低故障停机频次、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优化运维活动和资源管理,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记者 叶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