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国际风能大会 2050年风电开发将用掉青海大小土地面积,生态冲突该如何规避?

2050年风电开发将用掉青海大小土地面积,生态冲突该如何规避?

“中国在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中国能源系统领域将出现颠覆性、突破性的变革。其中,新能源将发挥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日前举办的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新能源行业助推绿色发展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作出上述表示。

他预计,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的占比,将达到75%-80%。

相较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公认的绿色能源。

但可再生能源在建设和运营期间若管理不当,也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陆上风电场为例,风电项目可能对陆生生态及鸟类形成扰动,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造成水土流失,还可能产生噪声、光影等不利影响。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护信息专家罗永梅表示,风电和光伏的用地强度很大,在未来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进行良好规划,可能会造成生物栖息地破坏。

罗永梅称,根据2019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展望,中国若达到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2035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16.63亿千瓦。

以每平方公里3.5万千瓦的装机强度粗略估算,完成全部以上装机容量,土地使用面积将接近四川省面积大小,约48.6万平方千米。

她表示,到2050年,风电开发用掉的土地可能达72.23万平方千米左右,相当于整个青海省的土地面积。

若达到《风能北京宣言》所提出的2060年累计装机容量至少达到30亿千瓦的目标,则将用到更多的土地。

罗永梅指出,中国优质的风电资源区,与重要的生态保护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域存在部分重叠。

利好消息是,TNC对中国2000余个风电项目进行评估,发现现有风电建设基本遵循了生态保护的宗旨,七成项目位于低风险区域之内。

此外,中国风电资源条件好、开发风险低的区域土地面积,足以支持风电高比例集中式发展,未来中国完全可以发展生态友好的绿色风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施鹏飞也表示,风电开发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完善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将开发过程中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发展途径,罗永梅建议,项目开发时需在低影响区域进行,在选址阶段规避掉高价值的重要生态栖息地,降低开发风险。

此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应多选择棕地而非绿地。棕地指的是过去因特定目的曾被开发利用,可能存在潜在污染而被闲置土地。

罗永梅称,风电场开发可进行废弃矿山修复,以及工业区再利用,从而实现土地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双赢。

她还表示,应通过制定行业指南和标准,引导企业将项目到低风险的地区进行开发。

此前,国内出现个别风电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冲突事件,使得社会公众对风电产生认知偏差,也导致了部分省份对风电开发进行“一刀切”管理。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绿色发展事业部研究员李沐认为,为了规避以上问题,行业需要一套标准对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指导和评价体系,对已建风电场项目的绿色程度进行评价。

今年4月15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正式发布了《风电场绿色评估指标》。

该指标从节约、环保、健康、低碳四个维度,对风电场提出了具体要求,对风电场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的“绿色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环境与社会责任管理部部长刘晓斌认为,这可促使风电场建设规避生态保护红线区,采用减缓对野生动物惊扰的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重复开挖等,有助于提升风电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绿色价值。

三一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院长贺广零则表示,风电场开发不仅要满足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还应建设土建、环保、水保等专业人才体系,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工艺和新方法。

来源:界面新闻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