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豫特高压外送通道风电大基地项目并网运行,彼时三一重能120台机组随风起舞,写下了我国青藏高原清洁能源开发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风电平价发展的背景下,具备规模效益的大基地模式正在成为三北地区平价风电的主流,在单位千瓦造价持续降低以及生态环保的需求下,大兆瓦、高可靠、智能化成为大基地项目机组选型的首要考虑因素。
2020年11月5日,在“2020风电产业大会”中,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长陈湘泉以“大兆瓦低成本陆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为引,道出我国陆上风电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技术趋势,以及三一在行业发展的洪流中所作出的探索和承诺。
在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风能北京宣言”隆重发布。在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将在我国能源转型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宣言”对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业内多数专家认为,年均5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考验的是风电在所有电源种类中的竞争能力。换句话说,“风火同价”不应该成为风电的终极目标,“风光同价”、“风水同价”才是让风电更具竞争力的目标。
陈湘泉副院长认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对于三北地区风资源好、机组利用率高的项目来说,达到“风火同价”已经不存在压力。而随着陆上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单机容量的持续扩容、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型风机载荷的优化,三北大基地建设将持续繁荣发展,这将刺激该区域的风电度电成本进一步降低。预计在“十四五”末期,三北地区风电度电成本将有极大可低于0.13元/千瓦时,做到“风水同价”。
“除了大兆瓦机组应用这一关键要素,‘风水同价’这需要以下几个支撑。”陈湘泉阐述说,“首先,随着风机设计技术进步,控制策略、产品结构优化,促进风机比重(重量/单机容量)进一步减轻;其次,大型风机运输组装方案仍需不断优化设计;第三,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带来的从勘测到运维的精细化管理降低运维成本,以上均是实现‘风水同价’的重要支撑要素,也是三一为之努力的目标。”
据业内预测,到“十四五”末期,三北地区的新建项目中,4.XMW机型将与5.XMW甚至6-7MW机型平分秋色,成为三北地区的主流机型;即便是中东南部低风速地区,预计4.XMW机型也将占有50%的份额,5.XMW甚至以上机型占比将达到10%左右。
针对这一趋势,三一积极谋划大兆瓦机型落地工作,分别推出针对三北地区和中东南中低风速地区的4.X平价机型,单机容量涵盖4.2MW-4.8MW,叶轮直径156m、160m,90-140m的定制塔筒高度。该机型可在年平均风速7.5-8.5m/s的北方区域实现度电成本0.15-0.19元/度;在年平均风速6m/s的中东南部区域,实现度电成本0.18-0.23元/度。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紧紧跟随国际大兆瓦风电机组的主流技术方向,在新推出的4.XMW机组中率先采用箱变上置到机舱技术方案,箱变品牌(金盘、顺特、特变等)与国外整机企业共用,确保了机组的高可靠性。
除此以外,三一也推出适合中东南中低风速区域的3.XMW平价机型,该机型在年平均风速5.5m/s的情况下可实现度电成本0.18-0.23元/度。
在彩云之巅的云南,就有这样一批特殊设计的3.XMW机组——针对云南高海拔、山地多、运输难等问题,三一量身定做了3.XMW-15X/16X机型,通过机组选材甄别、控制策略优化等措施,使得定制化的3.XMW机组机舱重量仅90吨,降低了运输、吊装等一系列成本,同时通过采用叶片翼型设计和高模玻璃纤维材料,减轻叶片重量,改善机组运行载荷,保障了高海拔项目运行下的机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陈湘泉副院长指出,三一同时在风场微观选址和控制优化、零部件合理配置、数字化制造、智慧风场管理等相关领域持续布局,力求从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上降低风电度电成本。未来三一也将继续开挂“大兆瓦”技术研究,持续推进陆上机组整体设计能力的提升,引领国内陆上大兆瓦机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