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备与材料 国内首台,解决陆上风电开发“卡脖子”问题

国内首台,解决陆上风电开发“卡脖子”问题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海装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165米级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格构式塔架,在山东乐陵风电项目顺利并网,该格构式塔架解决了我国陆上低风速区风资源开发中的“卡脖子”问题,促进了我国陆上风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标志着中船海装已掌握钢管混凝土组合支撑结构的核心技术并已具备批量化、市场化、产业化。

当前,我国陆上风电正迈向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轮毂高度显著提升、叶片长度持续增加的发展新阶段,塔架结构是保障风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超过160米后,传统塔架结构尺寸和重量大、综合成本高,已难以适用。同时随着陆上优质风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中东南部的低风速区成为陆上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些地区具有风速偏低、但风切变指数高的风资源特点,适用高塔筒解决方案。

为适应市场需求,中船海装在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团队提出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理论基础上,自主研发了165米级钢管混凝土预应力格构式塔架,该格构式塔架主体结构由4根薄壁钢管混凝土斜立柱组成,通过转接结构与上部钢塔连接,斜立柱内部设置通长预应力索,该塔形充分利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优势,产生1+1>2的效果,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受力效率高、工业化建造程度高、供应链体系完善等优势,在高轮毂、大容量风电机组条件下具有显著优势,可大幅降低风电场开发建设成本,是解决分散式、施工场地受限、运输通过性受限等低风速项目的平价利器。

该机组并网后预计每年发电超1200万千瓦时,可供5000个家庭全年使用,节约标煤约0.4万吨,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助力地区“双碳”目标落地见效。

来源:中国船舶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