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中国风电的全球贡献,不如说中国风电正加速与全球市场融为一体。”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即便一切有条件的国家自主减碳承诺全部兑现,在最乐观的情景下,顺利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目标的机会也只有14%。”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刚刚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2023》警示,全球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再次升级。
在这样的情势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及消费市场,今年以来,中国在不同场合不断呼吁加强国际气候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2023年11月21日,在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指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欧盟商会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以下简称“中欧合作论坛”)上,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发表题为《构建全球风电产业共同体,打造可信赖的清洁能源》的主题演讲,对中欧新能源合作和世界新能源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
抓紧气候行动的关键十年
“海上新能源的发展对于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罗兰·罗伊施在中欧合作论坛演讲时表示。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判断相似,罗兰·罗伊施认为,尽管有条件的国家已经对自主减碳方面做出一系列承诺,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些承诺并不足以达成《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控制温升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5年,全球只能实现微不足道的34亿吨二氧化碳减排,为了控制温升,我们必须采取更有力度的行动,2020年~2030年将成为行动的关键十年。”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到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需要达到当前的三倍。
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中欧在海上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合力,更是推进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选择。
构建风电产业共同体
202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能源是中欧开展合作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
武钢指出,中欧在风电领域的国际合作不仅源于双方源远流长的历史情谊,更在于双方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的互补优势。
他表示,中欧的风电合作史也是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史。发展史的第一个阶段是欧洲技术输出期,彼时,中国成为欧洲各国风电开发单位、设计单位、研究单位的重点开拓市场;第二个阶段是中国技术的快速成长期,在经过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培养自主研发能力之后,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升级并实现规模化发展。
目前,中国风电已经实现从跟跑、并跑及在某些领域领跑的历史跨越,并逐渐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截至2022年底,中国风电累计并网规模达全球风电装机总量的40.3%,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占比49%,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风电零部件及整机产量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发电机、叶片、齿轮箱、轴承轮毂、塔架等关键零部件产量占全球市场的70%。
据GWEC测算,中国风电关键零部件的产能是其他地区的3-6倍,足以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供应海外市场。这说明了中国风电的强大产能,将为欧洲乃至全球广阔的风电应用场景提供坚实支撑,实现更多项目落地,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球市场加速融合。
对此,武钢表示,中欧风电领域的合作与创新,是基于意愿与能力的双向选择。
早在2008年,金风科技进入欧洲市场,就与德国Vensys能源股份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布局欧洲的初始阶段就与欧洲风电市场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在此后的十余年中,金风科技与诸多欧洲企业深化合作,在供应链建设领域成果颇丰。目前,金风科技全球供应链伙伴超420家,其中近50家在欧洲,这是中国风电与全球市场紧密联结的有力证明。
在良好的市场合作关系下,截至2023年上半年,金风科技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希腊、波黑、罗马尼亚等十余个欧洲国家实现风电装机。金风与全球产业链伙伴共同开拓风电市场,挖掘各国资源禀赋,将持续推动中欧风电领域合作高水平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安全稳定、互利共赢的全球风电产业链,强化与欧洲研究机构、产业界的合作,形成更为紧密的风电产业的共同体,方能形成产业合力,并最终借助海上风电产业的蓬勃实现能源清洁化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武钢强调。
来源:金风科技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