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上风电 江苏海上龙源:海上风电“探路者”

江苏海上龙源:海上风电“探路者”

江苏海上龙源风电公司

回望中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历程,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的建成投产是值得铭记的里程碑事件。从试验到示范,由潮间带到近海,龙源人在国内率先进军海上风电领域,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乘风破浪、逐梦深蓝,开启了海上风电的探索之路,在滔滔南黄海唱响了一曲撼天动地的“大风歌”!

航拍海上风电

从无到有,谋求风电发展新版图

江苏近海风资源丰富,5到25米水深线以内区域约有2亿千瓦装机容量,其中如东沿海地区,没有破坏性风速,电网网架坚强,靠近电网负荷中心,电网消纳风电能力较强,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2007年5月,国家发改委召开江苏海上风电建设专题会议,要求加快海上示范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工作。

龙源如东海上试验风电场早期施工现场

龙源电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先试验、后示范”的开发思路。2008年5月,在江苏组建海上风电项目筹建处,2010年3月正式成立江苏海上龙源公司,专门推进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项目建设。

相较于陆上,海上风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应对更加极端的气候条件、更加复杂的海洋环境,必须找出更稳定、更高效的机型。当时几乎国内所有适用于海上风电的风机都被搬到了龙源的试验场,这对于龙源电力和整个风电行业而言,都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

龙源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8个厂家风机图

海上风电的开发过程,经历了一系列困难,经历了大量挫折。在海上作业的现场,在每一次攻坚克难中,都有党员的身影,他们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无惧考验和打磨,是江苏海上龙源破浪前行的中坚力量。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9款机型在试验风电场正常运行以外,又不断有大容量机型在此相继并网发电。龙源江苏海上公司借助试验成果,尝试逐渐由潮间带向深海扩展,这是龙源电力加码试验海上风电的重要一步,也让中国海上风电拥有一条健康的产业链条。

海洋34号45T起锚艇

攻坚克难,把握科技创新主旋律

国外海上风电发展较早,当时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能为风电开发商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而国内一切才刚刚起步,需要有人站出来整合行业资源,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龙源江苏海上公司就成了这样一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从2009年开始,公司技术人员跑遍了国内外大型海洋设备公司,联合有关单位,从海上风电的设计到施工,从装备到钢构制作,从组织架构到产业延伸,通过技术创新,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项目建设初期,公司尝试水陆两栖车等通勤方案

拥有可靠的施工装备是项目开发的重要保障,龙源电力联合振华重工成立合资公司,从荷兰购入大型液压冲击锤,设计建造了多艘适用于潮间带与近海海上风电施工平台,能在不同海况下,分别采取“坐滩”、支腿悬空支撑等不同方式开展海上风电施工,为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铺平道路。这家企业也成为了龙源江苏海上公司后续项目施工的主力军。

龙源振华打桩船

试验项目所在的海域为“半日潮”,潮水每天涨落两次,涨潮时间每日延后45分钟左右,15天为一个周期。施工时必须考虑潮位因素,涨潮时移船运输,落潮时坐滩施工,每天有效施工时间很短,有可能差几分钟,就要等下一个潮位,工作进度就要耽搁一天。为加快施工效率,建设团队先后尝试了混凝土基础、多管桩钢结构基础、“单桩加过渡段”基础,单台风机的施工周期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

30MW试验项目初期采取的钢板围堰、混凝土基础方案

很多参与施工的人员都不会忘记单管桩沉桩技术实验的那段经历。为了进一步提升沉桩效率,降低成本,建设团队尝试拿掉连接风机基础与塔筒过渡段的方案。方案的提出充满想象力,落实则面临许多困难。由于缺少过渡段的“二次矫正”,必须将约50多米长、5米直径、几百吨重的桩体笔直打入柔软滩涂地下40多米,垂直误差不能超过几毫米,这在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循。

多管桩钢构基础吊装

初期的尝试很不顺利,两次沉桩先后失败,很多专家对方案的可行性提出疑问,要不要进行第三次试验成了一个艰难抉择。关键时刻,还是现场的几名党员顶住压力站了出来,带领大家与设计院、施工单位反复推敲,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找出了失败原因,改进了保证桩体稳定的扶正导向架,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为第三次打桩做好了充足准备。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广泛应用的无过渡段单桩基础

几天后,所有人都严阵以待,液压冲击锤敲响了第三次沉桩的“冲锋号”,桩体不停地被敲入地下,最终桩体垂直度误差率定格在标准内,标志着龙源江苏海上公司攻克了单管桩沉桩技术这一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单桩沉桩技术和大型专业施工设备的运用,使得海上风电工程造价大幅降低,每台节约钢材40-60吨、省去灌浆料成本近70万元,同时大量的工作直接在陆上进行,减少了海上施工装备的使用费用,施工功效大幅度提高,每个基础的海上施工时间从几天减少到平均半天。

海上风电现场吊装照片

钢结构基础在海洋高腐蚀环境内如何稳定运行,如何计算风轮旋转给基础角架节点造成的疲劳等也是一项技术难题。基础露出滩面的那一段是整个基础最敏感的部分,随着海水潮涨潮退,这部分时而暴露在空气,时而被海水淹没,因此最容易被腐蚀。龙源电力在国内首次在海上风机基础上应用“金属热喷涂+海工油漆涂层+牺牲阳极”防腐蚀方案,为风机穿了一只橘黄色的“雨靴”,大大减少了海水对风机基础的腐蚀。

奋斗十余载,企业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2009年6月,开工建设龙源如东3万千瓦海上(潮间带)试验项目,同年10月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2010年9月28日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全球海上潮间带风电场零的突破。

龙源如东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首批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2011年6月,开工建设龙源如东15万千瓦海上(潮间带)风电示范项目,2012年9月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示范意义。

2015年6月30日,公司完成龙源如东示范扩建20万千瓦项目建设任务,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48.2万千瓦,建成当时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

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

2016年,同时开工大丰(H12)20万千瓦和蒋家沙30万千瓦两个海上项目,总计容量50万千瓦。

2017年6月27日,世界首座分体式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在龙源江苏大丰(H12)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场区成功吊装。

2017年6月27日,世界首座分体式220kV海上升压站在龙源江苏大丰(H12)200MW海上风电项目场区成功吊装

2019年4月大丰(H7)20万千瓦项目建成投产。

2020年12月,射阳(H2、H2-1)两个项目共40万千瓦容量安装完成。截至2020年底总装机容量达158万千瓦。

自成立以来,龙源江苏海上风电公司孜孜不倦地对海上风电场工程关键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难题,创造了多项国内乃至世界第一,为中国乃至世界海上风电建设累积了宝贵经验,打造了海上风电中国品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沿海特殊海况的海上风电建设道路,为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海上风电“平民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积极地推动了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壮大。

公司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上风电场运维技术及装备设计”,以及“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海上风电防腐技术”、龙源科技项目“海上风电运维装备、管理模式、技术及通达方式研究”等科技项目的研究。公司先后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优质投资项目等荣誉,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96项,其中8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鲜红的党旗飘扬在蔚蓝海域,江苏海上龙源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乘风破浪,逐梦深蓝。新时代,江苏海上龙源将继续秉承开拓创新成就梦想,奋力保持科技领先、装备领先、容量领先,为建设世界一流海上风电努力奋斗。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