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抢装大潮落幕之后”大海更深处的机遇与挑战

“海上风电抢装大潮落幕之后”大海更深处的机遇与挑战

抢装大潮带来了国内海上风电市场的迅速扩容,强劲推动了本土产业链的扩展和升级。然而,中国海上风电业不可能再次踏入同样的时间之河。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周期,国内与全球的海上风电市场空间、规划布局与政策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新能源产业的成熟之路。

展望未来十年,海内外研究者与投资机构大多对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并认为中国的开发规模与增速将长期领跑。

市场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或许是受到中国市场高速增长数据的激励,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家专业机构密集发布了海上风电装机预测报告。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2021-2030年,全球将累计新增逾235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至2030年累计装机量将超过270吉瓦。2022至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复合年均增长率将接近30%。研究者预计,今年将新增10吉瓦装机,到2025年将新增逾20吉瓦。

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增幅将更大。海外能源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分析认为:抢装潮后,中国海上风电将会进入短暂低迷期,但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与国家发展目标,将促使未来十年中国海上风电的年新增并网量仍旧保持在5吉瓦以上。该机构预测:到2030年底,中国海上风电将累计并网97吉瓦,占风电累计并网总量的13%,而2020年该比例仅为3%。中国工程院去年末公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根据评估结果,仅考虑0—50米海深、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区域的开发面积,按照平均装机密度8兆瓦/平方千米计算,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3009吉瓦。

江苏虽然在国内沿海省份中率先开发,近海区域已建成千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场,存量规模最大,但我省海上风电可开发资源依然丰富。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处长卢先率透露,江苏海上风电的资源总量——包括已建成的部分,总共约为6000万千瓦,近海尚有约1000万千瓦的资源,深远海预计可开发资源为3000多万千瓦。

广东、福建的海风资源条件好于我省,尤其是闽南、闽东、粤东沿海,年均风速在9米/秒以上。广东省有着长达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可开发海上风电资源量超过了6000万千瓦。福建省资源储量同样较大,其海上风电规划总规模1330万千瓦。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副会长、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指出,海上风电的容量系数可达40%-50%,远高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以江苏为例,陆上风电的平均有效利用小时数预计在2000以上,而海上风电的这一指标平均可达到3000以上。在广东、福建等省,海上风电的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甚至可达4500。因此,粤闽浙鲁等省都正在借鉴江苏经验,大力扶持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并将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沿海城市列为产业集群培育的试点城市,譬如:阳江、宁德、舟山、威海等。

政策的“靴子”尚未落地

中国工程院刘吉臻、舒印彪等19位院士认为,“十四五”是海上风电的关键培育期,2026-2035年将迈入海上风电产业成熟期,逐步实现平价上网。迄今,我国海上风电的规划与政策方向基本与此一致。但截至目前,我国“十四五”海上风电专项规划仍未出台,我省及广东、福建等海上风电大省的规划也未确定,都在等待国家的整体布局。

业界普遍预计,“十四五”规划装机量将明显高于“十三五”。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500万千瓦以上。至2020年底,仅我省的海上风电并网量已超过500万千瓦,全国并网总量超过了2000万千瓦,实际开发速度远逾能源主管部门的预期。

今年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长三角、闽南、粤东、山东半岛、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曾透露:根据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新趋势,“十四五”规划布局将会出现多方面的变化。其一,由补贴机构向市场驱动转变;其二,风电场布局从近海向深水转变;其三,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其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氢能等多种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融合发展。针对新趋势,国家能源局将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加速转型。如:有序推进近海项目布局优化和深远海项目试点示范,真正实现项目大规模开发和高水平消纳;完善深远海风电产业政策,推进深远海示范项目开发;加强核心部件攻关与创新,大力支持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和海上风电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探索海上风电制氢的商业化应用等。

去年1月,江苏省能源局发布了《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全省海上风电新增约8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1000亿元。今年初公布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规划研究深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并“同步规划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配套调峰电源和南通-苏州过江通道工程”。也就是说,在已建成的近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的基础上,未来五年我省还将加快谋划开发深远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去年11月,江苏省能源局新能源处曾公开具体目标:争取2025年底全省海上风电建成并网1500万千瓦,2030年并网超过3000万千瓦。我省“十三五”海上风电并网规划目标为1460万千瓦,截至去年底,完成了约1180万千瓦,未完成部分是280万千瓦,包括近期公布的265万千瓦竞争性配置项目。假如“十四五”目标是“2025年底累计1500万千瓦”,未来四年江苏全省实际将仅有55万千瓦的新增空间。以此分析,我省原有的2025年规划目标可能将有所调整。

省内沿海城市的“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大都呼之欲出。我省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盐城,已明确将布局千万千瓦级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基地,争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建设位于滨海、射阳、大丰海域的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如东是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全国县域开发最早,现有规模最大。该县能源部门预计未来可开发规模为:领海线内外共约482万千瓦。该县已向国家能源局申报150万千瓦的“领海线外海上风电国家示范项目”。

部分省份的海上风电规划也基本确定。据公开资料,广东省能源局提出:力争2025年底海上风电并网1800万千瓦。山东省“十四五”期间将规划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基地。浙江“十四五”海上风电力争新增装机450万千瓦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各沿海省份已透露的“十四五”规划开发总量已达4500万千瓦。

待国家与各省规划陆续公布之后,各地扶持政策必将随之次第出台。面向海洋更深处大规模开发的大势已定,海上风电政策“靴子”落地之日不远。

深远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国内海上风电场多数集中于近海浅水区,近海深水区和深远海的开发刚刚开始。尤其是我省,浅海资源利用已趋于饱和,未来的开发主战场将是“蓝色海域”。

翟恩地告诉记者,江苏海上风电目前已开发至海岸线以外80公里,再往外延伸100-150公里即为专属经济区,水深更利于风力发电。粤闽等省份在“蓝色海域”的开发力度更大。广东省2030年规划总装机之中,近海深水区(35-50米水深)为5700万千瓦,占到了近90%。

翟恩地分析,按风资源等级,中国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风区。江苏属于三类风区,要想实现低于0.5元/度的电价甚至标杆电价(0.391元/度),综合建设造价要降至每千瓦9000元以下。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对江苏近海风电场工程的最低报价是每千瓦13000元。他指出,海上风电降本的关键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程技术,二是主机。距岸更远、水深更深的近海深水区及深远海的风电场建设,海洋工程在造价中的占比更大。相比浅水海域,大海更深处更开阔、风力更强,足以布局更大规模的风场,充分降低度电成本。

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面向近海深水区及深远海,我国尤其是苏粤闽等沿海省份的新一轮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将呈现下列三方面的新趋势。

首先,核心装备制造加速国产化。从去年抢装大潮之中的海上施工情况看,基础施工、安装设备、单叶片吊装技术等正加速国产化,预计将于“十四五”期间实现。其次,大兆瓦级海上风机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尤其是福建、广东两省,海上项目水深较深,需嵌岩施工,工程造价更高,更适合应用大兆瓦级风机,以减少机位数量,降低成本。自今年始,单机容量7-8兆瓦会成为市场主流产品,8兆瓦以上的更大风机也将加速研发和面市。据悉,迄今至少有10家国产风电整机商推出了8兆瓦以上的风机,10兆瓦以上的风机已在海上试运行。再次,围绕大型海上风电基地的沿海产业集群将加快形成,先进产业链将不断融合补强。据统计,迄今我国已建成24个海上风电产业园,其中约1/3在我省沿海。

记者采访得知,在大兆瓦级海上风机装备自主研发领域,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不断增强。三峡新能源如东H10项目柔性直流换流站90%以上的设备均由国内集成服务商提供。南高齿目前已掌握海上大功率风机齿轮箱设计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可批量生产7兆瓦风机主齿轮箱,并正试制10兆瓦及以上产品。金风自主研发的“I GO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在我省海域投用数年,明显降低了大型风电场的运维成本。在国内大兆瓦级海上风机“竞技场”——福清兴化湾一期,总共安装了来自国内外厂商的14台5兆瓦以上风机。数年来的实际发电数据显示,金风、明阳、东电等国内厂商的“自主重器”颇具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统计指出,由于海上风电项目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能源开发商已将多数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预期从8%-10%降至6%以下,成本承受空间更大。该报告预计:随着海上风电供应链规模及自主创新投资力度的加大,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将比去年下降46%。海上风电的上网价格还将加速下行,在能源市场的份额将继续提高。业内人士坦言,2022年海上风电降本速度有望超预期,在我省及粤闽资源条件最好的地区,部分平价上网项目将能够实现收益。

翟恩地分析认为,逐步向深远海发展的海上风电,其技术门槛日益提高,涉及空气动力、水动力、土木工程、海洋工程、电力电子、人工智能等前沿和交叉学科,非常复杂。其中很多技术欧洲国家已领先多年,近几年我国进步迅速。但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未来的微补贴乃至无补贴环境下,面对大海更深处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新”的比例仍需更大幅度提升。

来源:江苏经济报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