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电产业 御风逐海 赋能未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阳江举行

御风逐海 赋能未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阳江举行

3月28日—29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盛大举行。

在广东省能源局和阳江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本次大会由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和阳江市风能协会主办,三峡集团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承办,以“御风逐海 赋能未来”为主题,以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创新为主要内容,搭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各级政府部门、风电产业链企业、金融保险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开幕式由阳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磊主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信息师(CIO)金和平,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广东省能源局一级调研员赖勇,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玲分别致辞。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信息师(CIO)金和平表示,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为380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860万千瓦,持续保持全球领先。三峡集团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490万千瓦,在阳江建成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并创下多项行业之最。三峡集团全力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帮助引进了多家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阳江。目前,三峡集团正积极推进阳江青洲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未来,三峡集团将与行业同仁携手并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为我国加快构建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表示,2019年,第四届全球海上风电峰会在阳江举办,拉开了阳江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大幕。5年来,阳江海上风电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并网装机350万千瓦,约占广东省的一半;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已有40多个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包括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国内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三峡引领号”;建成投运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公共检测检验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有国内首个、全球最大、检测能力最强的叶片全尺寸实验室。阳江已经成为中国海上风电一张亮丽的“名片”。接下来,阳江应继续补链、强链,将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支持技术创新取得更多成果。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形势非常好。预计到2025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到“十五五”末会达到2亿千瓦。然而,我国海上风电产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核心任务仍是打好基础,而不是大干快上。2023—2025年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应保持在1500万~2000万千瓦,通过规模化开发带动产业发展,支撑制造企业可以持续开展技术创新,进而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面平价,确保海上风电在“十五五”时期提速发展,让风电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

广东省能源局一级调研员赖勇表示,“十三五”以来,广东海上风电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的累计并网装机容量接近800万千瓦,2022年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10亿元。广东省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12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广东海上风电规划调整,全省规划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在“十四五”期间开工规模1600万千瓦,规划及批复规模全国第一。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已落地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并结合场址资源配置与开发,指导各市实施精准招商、错位发展,着力推动补齐和强化主轴承、齿轮箱、海上升压站等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共同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广东省将继续支持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希望阳江市乘势而上,按照国际风电城规划抓紧推进建设,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和擦亮国际风电城这张名片。

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表示,阳江是国家新能源基地、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绿色能源产业飞速发展,“风光水火气核储”多能齐发,海上风电产业短短五年多时间,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正成为业内共识。阳江发展海上风电具有“资源规模大、产业链条全、配套服务优、市场条件好、发展前景广”五大优势。他诚挚地欢迎国内外知名风电开发企业、制造企业及业内精英加强与阳江市的交流合作,共襄国际风电城建设盛举。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玲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阳江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建设阳江国际风电城的任务,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构建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创新、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是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风电产业集群。期待大家投资阳江、兴业阳江,共同推动海上风电产业行稳致远,为实现更加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22年6月《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正式印发。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冰介绍,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将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国际化零碳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到2025年,国际风电城海上风电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到2035年,海上风电及延伸产业年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产品和技术供应范围覆盖亚洲并辐射全球。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紧紧围绕“一链引领、双核驱动,三区交融,四心并举、五能协同”的规划理念,全力支撑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

为更好地推进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的建设,阳江市成立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权威智慧资源,建设海上风电高端智库,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本次大会举行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阳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为主任委员、专家委员颁发聘书。

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还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阳江举全市之力推进风电产业开发建设,强化配套优化环境,引入一批批企业落户于此。在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上,包括运维基地、智能制造、海洋牧场在内的10个项目完成签约,投资总额695.8亿元

依托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建设契机,阳江将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聚焦城市发展、产业服务与人文创新,依托港口一体化融合发展优势,打造世界风电智芯,阳江低碳绿都。本次大会举行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仪式。

在院士专家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阳江人,他对家乡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对未来的规划和设想感到振奋,相信阳江一定能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风能示范区,达到真正的世界领先水平。“只要大家有决心,迎难而上,细心分析困难在哪儿,怎么解决,我相信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侯保荣作了题为“海上风电的腐蚀及其防腐解决方案”的主旨演讲。他介绍说,腐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22年,我国全行业的腐蚀总成本达4万亿元。海洋环境是最为苛刻的自然腐蚀环境,海洋腐蚀约占腐蚀总量的1/3以上。海上风电塔筒、电子器件、异形结构、潮差区、浪花飞溅区、全浸区等不同区带,需使用不同的防腐蚀办法。其中,气相缓蚀技术被称为海工装备的“隐形铠甲”,可使防腐性能提升60%,寿命延长2.5倍。我国已经在这方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应用于多个项目上。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材料被称为“可粘贴的重防腐涂层”,单次施工就可实现风电机组的浪花飞溅区全寿命周期免维护的长效保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减排,降本增效”。他认为应做到主动防腐、绿色防腐、长效防腐,如果腐蚀防护措施做到位,25%~40%的腐蚀损失都可以避免。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电力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教授级高工,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毕亚雄,作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海上风电并网协同控制策略研究”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将形成多能协同互补、多元负荷融合、源网荷储互动的物理形态,需要构建开放统一的电力市场,调节电价机制的价值形态。阳江将形成核电、火电、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光伏、储能为一体的多种能源结构形式。到2035年,阳江将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最大的能源基地。目前,不同型号的风电机组控制结构与算法复杂多样,并网性能各异,缺乏有效的源网协调优化;电子设备并网带来的谐波与宽频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尚缺少有效的分析与治理方法。他建议,从电网调系统侧、场站侧、发电机组侧合理分配,进行优化调整。

在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的对话环节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秋明,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光明,广东省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纪恒,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张启应,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日新,围绕融合协同、持续降本、技术创新等话题,探寻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能源转型的新路径。嘉宾们认为,风电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大机型并网、深远海通信保障等都是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事情。海上风电重点要关注运维期后15年的设备可靠性,要加快应急方面的相关建设。同时,项目开发要给设备研发投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否则将扼杀技术创新的空间。此外,海洋融合发展是海上风电提升产业链价值非常重要的方式,风电与渔业如何有机结合、风电制氢等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围绕海上风电,阳江可以做一篇海洋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带动更多场景应用和开发。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永恒主题,如何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是目前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系主任罗勇主持的“海上风电创新技术论坛”上,来自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缆等的专家,围绕漂浮式风电开发实践、海洋能源立体融合开发模式、海上风电高可靠性的挑战与应对举措、海洋输电技术创新,深入讨论了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论坛”由阳江市风能协会秘书长张金峰主持,来自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所、中天科技、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的专家,结合海上风电建设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培育壮大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的新思路,讨论了推动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等多种能源、资源集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嘉宾们认为,以海上风电为核心,促进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可以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针对海上风电的金融服务和安全管理,本次大会分别召开了两个专题论坛。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金融如何赋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成为产业面临重要课题。在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风能金融保险线负责人杜邦国主持的“海上风电产业链金融服务论坛”上,来自新能源资产管理、海上风电保险等领域的专家们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海上风电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安全管理论坛”由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区主任梁万良主持,邀请到风电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聚焦海上风电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针对海上风电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们兴致盎然地参观了阳江滨海新区(高新区)海上风电产业装备制造基地。其中,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于2021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开展150米叶片全尺寸试验。

来源:风能专委会CWEA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