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工作人员不同寻常的上班路

海上风电工作人员不同寻常的上班路

海上风电,是与“风”和“水”打交道的行业,风机靠风发电,人员以水载舟。海上交通承担着人员、物资转运,紧急救助等功能,是海上风电运维的重要一环和陆上风电运维相比也是一大难题,人们也在不停地探索更好的交通方式。

从陆地抵达海上风电场总共分两步,第一步:从码头乘船抵达;第二步:登上风机或升压站。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第一步:从码头乘船抵达

乘船,是海上交通最常见和普遍的出行方式,但却不普通。

都说船儿在大海上逐浪漂泊像只摇篮,但大海可不是时刻“好脾气”的,他总是把船儿晃得像个不安分的摇篮,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脑袋发紧。

随着海上风电深远海化发展,离岸距离已从30千米、60千米发展为80千米,所以出行时长也由1-2个小时变为更长的5-6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出海人员要在这个不安分的“摇篮”里待更久。

同时,海上变幻莫测的天气也导致出海时间受到风力、浪涌等因素限制,“摇篮”也不是随时都能出发。

所以说,简单的“乘船抵达”四个字,却承载了“天时(天气适宜)地利(海况允许)人和(抗晕船)”的条件,因此,海上风电运维工作对运维船的安全性、舒适性、停靠能力、速度及装卸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国内常见的运维船主要为单体船、双体船和高性能船,虽然能保障运维人员的安全和舒适性,但远距离燃油消耗问题和有限的运载能力等弊端也较为明显。三峡运维001是国内首艘30米级双模式海上风电运维船,吸收了单体船和双体船的优点,为国内建设专业的海上风电运维船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但运维船行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运维母船是一个新鲜“玩意儿”。

运维母船有着高安全性,高舒适性,高功能性的特点,可用于远海海上风电运维,可供人员住宿,具备一个月以上自持力(船舶离港后,依靠本身携带的淡水和食品储备能在海上独立维持的最大天数)。但它的使用仍然受限于天气,且船只本身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导致国内外应用的数量稀少。

空援登场,直升机参与海上风电运维展现了优势。直升机航速在125-150节,而船舶的航速约为15-25节,空中力量的加入使得路程时间缩短了约5-10倍,大大提升了运维高效性;同时,直升机能在10级大风天气中出航,而船舶出海只能在6-8级风以下,响应能力不敌直升机。

比如去年8月4日,时值台风“杜苏芮”“卡努”连续过境,江苏运维公司如东项目部的运行人员发现黄沙洋换流站阀外冷系统海水提升泵P01、P02建压失败,一时无法远程判断告警原因,并且台风期间海上无人值守,船舶无法出海,若是不及时抢修就有可能导致海上换流站、升压站及相关联机组全部脱网!最后,经研究决定出动直升机运送运维人员和设备,不到30分钟便从陆上抵达换流站,最终顺利完成检修。

第二步:登上风机/升压站

登风机不就是从船上走到风机上就好了吗?这样说倒也没错,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并不容易。

前面提到船在海中就像只不安分的“摇篮”,海面为何总是波光粼粼,因为有绵绵不绝的波浪。船停泊在海中定会止不住的上下左右晃动,而这样的晃动就造成了船面与风机/升压站爬梯间的不稳定落差。运维人员要想顺利登上爬梯就必须跟随船体晃动的节奏,抓住晃动最高点的时机,手一抓,脚一踏,迅速往上爬。

安装有带波浪补偿装置伸缩舷梯的运维船便能起到很大作用,舷板的自由端可搭在(或由端扣装置扣在)风电机组连接件的固定装置上,在空中铺起一条稳稳的路。

简单的两步却包含着不简单的学问。海上风电运维人不同寻常的上班路,在万顷波涛中更显坚定,在灿日碧阳下更显澎湃,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筑梦双碳道路,在曲折和波澜中更见坚定与不屈。

来源:中国三峡能源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