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电产业 《风能》杂志|我国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发展走向及建议

《风能》杂志|我国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发展走向及建议

我国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发展走向及建议

文|宋固,杨力,赵磊,成超

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浪潮驱动和我国“30·60”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势头愈发强劲。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48.2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535.2万千瓦,持续领跑全球,我国海上风电行业正快速进入低成本、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国家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东南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沿海各省纷纷推出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并积极开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规划建设,“向海争风”正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蓝色动力”。

本文系统梳理近年来国内沿海省份布局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的总体情况,研究总结其发展特点和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沿海各省科学规划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我国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发展概况

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可以为海上风电开发提供风电主机,叶片、发电机、铸锻件等关键配套,以及塔筒、基础、海缆等设备和组件。沿海港口则可以为海上风电提供专用服务,包括设备储存、货物装卸、风场运维和人员居住等。周边的造修船厂也可以为风电建设船舶提供维修和升级改造服务。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既可以帮助拥有充沛海上风能资源的沿海城市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税收和就业率,还有助于开发商更好地获得海上风电资源并降低开发成本。

图1 我国主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分布

近年来,国内多个沿海省份已开始加速布局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根据现有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文梳理了国内20家主要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的总体情况,对其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预计总投资额、主要入驻企业等关键信息进行了列表汇总,并绘制了我国主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分布图(图1)。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表1),占地面积排在前五位的产业园/基地为:江苏大丰风电产业园(15000亩)、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11100亩)、乳山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11000亩)、蓬莱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10800亩)、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8800亩);预计总投资额排在前五位的为: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450亿)、蓬莱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300亿)、汕尾海洋工程基地(244亿)、温州海上风电产业基地(188亿)、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168亿)。

海上风电装备产业经济效益可观,多家产业园/基地宣称建成后年产值将破百亿(表2),能够极大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三家均计划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蓬莱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汕尾海洋工程基地、象山大型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大连太平湾风电产业园、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等均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沿海省市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宏大的投资规模和产值目标,将驱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加速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表1 我国主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一览

表2 我国主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年产值目标

我国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发展趋势

一、依托区位优势,沿海11省市已有8个布局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已将海上风电视为“十四五”期间推动沿海地区风电规模化开发,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着力点。截至2022年9月,我国共有9个省(直辖市)通过文件形式公布或征求过“十四五”海上风电具体发展规模的相关意见,另有海南省通过非正式下发文件的形式,透露自身的“十四五”海上风电发展规模。目前仅有河北省还未正式公布海上风电开发规模目标,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在2022年9月1日发布了《关于征求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意见建议的函》,公示了2022年度风电、光伏开发建设规模,其中,秦皇岛和唐山共新增包含省管海域海上风电370万千瓦。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有条件发展海上风电的11个沿海省(直辖市),除河北、天津和上海外,已全部在开展大规模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规划建设,以支撑各地宏大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沿海各地竞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加快产业园开发建设,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未来必将成为新能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极。

二、以装备制造为牵引,加快向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群方向发展
海上风电产业园/基地不只是着眼于单独的风电主机或者部分大部件装备的制造,而是瞄准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集群方向发展。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按照“渤中海上风电基地项目开发带动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开发;整机产业落地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发展主机装备、核心大部件和关键材料、施工运维、检测认证、研发培训,以及储能、制氢等融合示范项目。漳州深远海海上风电产业园计划建设风电大功率机组、叶片、海底电缆、电气设备、海洋工程、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制造、销售及运维业务。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2025年底建成海洋牧场智慧网箱、先进海水制氢、波浪能发电等延伸性产业,最终建成产值超千亿的防城港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但从当前主要海上风电产业园/基地建设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产业园/基地还是以装备制造为主,相关的科技研发、检测认证、大数据中心、会议培训等会对产业链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的关键配套支撑项目还未得到重视或快速推进。

三、紧跟深远海发展趋势,瞄准大功率海上风机制造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明确,各地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均瞄准大型化海上风机制造。在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中国海装主要生产单机容量7~16MW+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年产规模120万千瓦。象山大型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具备生产8~10MW及以上大型海上风电装备能力,满产后每年可生产120万千瓦风电机组。中船漳州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10~20MW风电机组和单片超过100米的风机叶片,规划年产能规模为100万千瓦。在温州海上风电产业基地,金风科技规划推进世界级深远海、大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建设。除大功率海上风电主机外,与之相匹配的大型叶片、齿轮箱、发电机、主轴承、变流器、铸锻件等核心部件和供应链体系也正加速向沿海装备产业园/基地集聚。

据CWEA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海上新增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5.56MW。而据财联社报道,2022上半年,我国新签订单中海上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上升至8.9MW。从当前各地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对大兆瓦风电主机的布局来看,我国主流海上风电机组将快速迭代到10MW、12MW和更高的16MW机型,这将有效降低风电场度电成本,提高海上风电场规模化开发利用的整体经济性。

四、拓展海洋经济新疆域,由风电装备制造向海洋牧场、海上综合能源等复合型产业发展
海洋经济已成为临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更是沿海各省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已逐渐形成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格局。海上风电装备是现代海洋经济产业的重要一环和关键纽带,由海上风电装备逐步向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公共服务、海洋特色旅游康养等产业拓展是未来做大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近期多家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均表明了向海洋经济扩展的宏伟目标,譬如,漳州深远海海上风电产业园规划了海洋工程、海洋牧场、海水制氢等产业项目。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三期计划建成以海洋牧场智慧网箱、先进海水制氢、波浪能发电等为代表的延伸性产业。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氢能、储能、综合能源等产业结合。东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规划明确“以风电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统筹协调的开发模式联动光伏等实现功能互补,增设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融合发展产业,打造立足山东、面向渤海湾的集约化产业园区”。

未来发展建议

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是集聚资本、放大产业溢出效应的重要载体,在未来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中要做好顶层谋划,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服务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一、加快完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

坚持发展现有企业与招引外部企业相结合,坚持做强风电整机与优化相关配套相结合,坚持研发生产与拓展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高度融合,实现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拓链。各地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产业基础优势,根据产业链补链强链主要方向,制定颁布相应扶持政策,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方式,吸引更多“链主”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企业落户风电产业园区。同时,产业园/基地应引入风电相关研究院所、检测测试、信息化服务等单位,提升风电配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锻造低碳环保产业链,强化核心工艺、补齐技术短板,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向风电装备产业聚集。

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建议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发展“命运共同体”关系,建立长期的信息共享、订单交付、技术合作、人才培养等联盟,实现抱团取暖、资源共享和对接,使成本降到最低。通过协作研发新产品,助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革新,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提升。以园区辐射范围内的龙头项目为牵引,实现风电整机带动相关配套,配套带动原材料,装备制造带动后续服务,做优专业化分工,促进关联企业协调健康运行,最终实现园区内风电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三、提高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优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服务工作,打造健全、高效、优良的产业园区管理体系,大幅提升园区服务水平,为进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建设等,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组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化方式为园区的各类企业提供人才测评、招聘、培训、劳务派遣、会展会务等人力资源服务。提升园区在社保、公积金、人才落户、档案管理、医疗、住房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园区。此外,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园区及企业提供数字化运营环境,加快智慧园区、数字化园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为国家“新基建”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重视科技创新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制定相应的鼓励性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不断推进风电产业的技术创新。围绕海上风电产业,引入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与行业领军人物,积极在产业园区内打造创新创业园、科创空间等,鼓励原创与首台套应用,推动研究成果的就地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园区产研一体、产业升级。大力支持园区内企业申报省市级创新中心,并推荐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使各种新想法、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增强园区内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来源:《风能》杂志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