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于2020年9月6日-8日在盐城召开。金风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兼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陈秋华出席海上风电分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及大部件国产化趋势》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陈秋华:我汇报的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一个海上风电大型化发展趋势,第二个是为什么要做大型化,它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第三个是关于风机大部件国产化的一些分享。
现在国内海上风电确实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但是也有挑战。我们现在找一些机会,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这样的机会,都会带来新的机遇。
欧洲近海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自14年以来,单机容量年均增长16%。可以看到国际上大型化机组走的比较靠前。
国内17年装的是1.5兆瓦机组,2020年,尤其是风速比较好的长江以南海上风电项目,要求单机容量大于6-8兆瓦。
国内海上机组大型化开发现状,目前6兆瓦级别海上机组已经进入批量商业运行模式,8兆瓦级别海上机组,国内及欧洲厂家已经进入小批量阶段,100兆瓦及以上级别机组进入样机阶段。
大型化趋势过程中可以看到,永磁、制驱、全功率便流是机组大型化的发展趋势。
海上风电目前国际海上风电已经迈入10兆瓦及以上机组容量。江苏占比比较小一点,它的技术大型化从2.0到3.0容量往上增长的时候速度不会特别快,但依然增加会比较大。
为什么要做这种大型化?它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我们需要降低投资,包括基础、调装和运维成本以降低度电成本。通过对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的提升降低度电成本。
如果我们的发电量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提升,如果提高5%的发电量,成本会相应的降低。
大容量机组在CAPEX和DOPEX降低方面拥有相对优势,通过降低分子实现CoE降低并适用国内限容量经济性评估。单机容量的增加,会让建设成本降低,而且施工周期会缩短。
第三部分和大家汇报一下关于大部件国产化的发展趋势。
国产化是降成本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大部件国产化可以降低20%以上,有效保证产能的供应,技术支持,服务保障更加有效。有些核心的部件,包括主轴承IGBT、箱变。
从产业链上来说,我们希望一体化。我们加大了人才培养、自主创新,政策倾斜,价值引导,产学结合等措施。
有的机组运行不是很好,在供应上差异性很大。
开发过程中协同创新,协同开发,质量管控,包括生产制造、部件的测试和验证,这都需要我们积极往前推进。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大批量的供货,降低批量化、标准化供货,也会给降成本带来机会。
在政府的支持下做一些国产化的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包括评价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运维,这都是帮助我们把国内的海上风电尽快实现大量的降低成本。设计院更多的关注BOP的工程,通过我们的系统化设计可以降低成本,包括技术方案的推进。
在政策上,希望一些政策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能帮助我们把平价尽快做好。希望整个生态圈的利益做好,包括地方政府产业聚集。
希望通过价格定位,引领核心活动,包括竞争的优势,还要考虑一些风险,以批量化的目标往前推进。
在国产化的过程中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四级实验显得非常重要,包括材料级、部件级、整机级和风场级别的测试,全尺寸叶片的测试,风电场整机系统的测试,实验基地做的发电系统的实验,整个过程中我们投了将近10个亿保证这样的测试,希望从四个级别保证测试的基础的可靠性。
我们也在推进数字化,这几年在数字化方面有十几亿的投入,从规划到工程建设阶段,数字化管理阶段,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这几个阶段进行数字化的支持,最终实现平价。
最后实现平价目标,是希望从主机的成本下降35%,当时也希望海上工程成本下降30%,海上的运维成本实现20%以上,最终实现平价的目标。我们觉得在未来平价时代不仅仅是一个主机的问题,它可能是系统的问题,主机在整个海上风电里面的成本占了35%左右,35%左右再降低对整个贡献是有限的,我们还需要风机、海上工程、运维等系列化降低度电成本,最终实现海上风电的平价。
谢谢大家。
(发言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来源:能见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