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西北戈壁滩上,四台外壁漆皮已有脱落的风机塔筒堆在一起,叶片横放在一旁,一些废弃塔架表面还因渗油而残留着发黄的油渍;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停运的老机组仍旧矗立在“原位”,未得到有效处理。这是记者在西北地区某央企风电场看到的场景。该风电场也是我国第一批投入商业运行的风电场。问及仍未拆除的原因,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在早期先行先试时曾‘以大代小’换下来一些老旧机组。但后续退役的风机因为相关政策目前还未明确,又都属于国有资产,因此还无法处置。”
这一现象并不是孤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陆上风机寿命通常在20年左右,在风电开发相对较早的“三北”地区,目前已有大量风电机组逐步迈入“暮年”。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预计将有超过1000万千瓦风机到达“寿命”终点。这些走向运营年限的风场命运终将如何?
老旧风机面临两种“命运”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告诉记者,已经或者即将到达运行寿命风机通常面临着两种“命运”。“如果风机太老太旧,很可能就会被拆掉,完全换成新的;如果只是效率有所降低但没有到报废地步,通常开发商就会做一些技改措施,包括塔筒加高、叶片加长或者控制系统升级等。”
记者所走访的上述风电场便面临着第一种情况。据上述央企高管介绍,“以大代小”意指用大风机更换掉退役的小容量风机。为更好地利用当地风资源,提高风电场运行效率,“以大代小”也成为了当前风场业主普遍选择的解决方案。
该风电场一位管理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情况下,风机运行20年后机械部件就会出现老化,如果要针对废旧零部件进行替换,目前难度相对较大。“对于上世纪末期进口的风机或较早的机型,早期项目的配套备件已经没有了,再去重新购买备件要花费高价。”
但王卫权也告诉记者:“不论是风电还是光伏,技术迭代都很快,15年前的产品到现在肯定已经更新了好几代了,换新的话还是有很大的能效提升空间的。风资源最好的地区相对开发得更早,但是如果占了好地方发电量很少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技改还是有需求的。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未来风电和光伏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很重要的。”
风机退役具体执行政策缺位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近两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已发布了老旧风机退役相关政策指导。例如,今年6月,甘肃省能源局就发布了《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其中提到,将启动老旧风机退役更新换代应用,开展风机叶片回收再利用循环试点工作。然而,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具体的执行措施,目前政策仍存在缺位。
上述央企高管指出:“第一,‘以大代小’肯定涉及到增容。增容后还牵扯土地问题,把一部分小机组拆拆换成大机组后肯定需要移位,那土地政策怎么办?是等面积替换还是重新征用?还有草地、林地的补偿方面都需要政策配套。第二,从监管方面来说,每台风机相当于都有自己的‘户口’,如果原来300千瓦的风机现在户口换成2兆瓦了,这个过程应如何衔接和协调?同时,‘户口’更牵扯到批复问题,是否需要重新核准、怎么核准都牵扯政策问题。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电价、补贴问题。早期电价带补贴,现在风机替换后电价如何执行?电价谁来批?实行平价还是电价?这都将是企业考量的问题所在。”
与此同时,最终替换下来的风机、叶片、塔筒钢材等“废品”,也面临着无处可去的状态。
“目前行业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将淘汰下来的塔筒按照废弃物资来处理,钢铁等材料相对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可能会回到钢厂。”上述央企风电场高管介绍,风机较为难处理的部分是叶片,“由于叶片属于是复合材料,回收价值相对较低,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少。目前也有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回收工作,叶片粉碎处理后可以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建筑材料里,比如水泥等。”
相关市场正逐步培育
王卫权指出,目前风机技改或换新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2010年前的项目,开发较早的风场单机功率相对较小,塔筒也比较低,有的单机容量只有750千瓦,远小于现在大规模使用的2兆瓦及以上机型。“对于运营10年以上的风电场来说,如果换上了更高塔筒、更长叶片、更大容量的风机,适用风速的范围将有所扩大,风机发电量将提高,年发电小时数也有望增加。”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指出:“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风电补贴政策,完成发电小时数后就没有任何补贴了。不论是自己延寿也好,还是选择效率更高的风机也好,在管理上没有明确的说法,都取决于开发商自己,目前都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如果当地消纳情况比较好,企业很可能会选择去更新风机。如果消纳情况比较差,电价定价比较低,换新的压力就相对更大。”
业内普遍预计,距离我国风场第一批大规模退役仍有5年左右,在此情况下,叶片回收、风机更新的市场正逐步培育。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更新设备的需求将为设备制造市场带来新的推动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