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趋势下,风电产业近年呈爆发之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93.6GW,历史第二高水平,连续第二年全球装机量逼近100GW。
折射到业绩上,4月13日,全球风电塔筒领先企业——天顺风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称,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为81.66亿元、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24.76%。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三年时间里,天顺风能业绩大幅增长,净利已经从2019年的7.4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3.1亿元。随行业景气上行的,不只天顺风能一家。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电气风电及明阳智能等业绩纷纷“水涨船高”。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风电企业业绩增长主要是政策补贴告急‘抢装潮’推动行业高景气。未来是否可持续,需要看风电产业的技术是否能进一步提升发电效能,尤其是靠近东部电力需求区的海上风电。”
风电企业业绩“水涨船高”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发改委通知2020年年底陆上风电及2021年年底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的取消,2019年下半年起,风电产业迎来抢装热潮。
受益于行业高景气,近三年,多家风电企业业绩“水涨船高”。
具体来看,2019年至2021年,天顺风能营收从59.67亿元增长至81.66亿元、净利从7.47亿元增长至13.1亿元;金风科技营收从382亿元增长至506亿元、净利从22亿元增长至35亿元;运达股份营收从50亿元增长至160亿元、净利从1亿元增长至4.9亿元;电气风电营收从101亿元增长至240亿元、净利从2.5亿元增长至5亿元;明阳智能净利从7亿元增长至33亿元。
对此,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国家产业能源政策的调整,新能源自身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新能源政策补贴,提升了新能源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渠道的获得;同时近年来,伴随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的持续提升,新产品研发和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表现日新月异;此外,中国风电产业体系自身整合能力增强,企业产业链控制能力也得以增强。”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截至目前,A股20家风电上市公司中,已有11家发布了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其中9家净利增长,运达股份、银星能源及明阳智能以2021年净利分别增长1倍多排名靠前。
另外,嘉泽新能、海力风电及振江股份3家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同比分别最高预增329.2%、100%及160%。
对于业绩的增长,多家公司均表示:“风电行业整体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公司持有电站并网容量、发电收入增长所致。”
政策加码赋予行业发展空间
上市公司业绩的喜人增势,离不开政策暖风。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再生能源相关政策,从多个层面推动风电产业发展。今年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有序推进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
《意见》提出,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对此,盘和林向记者分析称:“当前中国能源供应目标有二,其一保供应,防止能源短缺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其二优化结构,以风电和光电替代化石能源,其中风电则是能源结构优化的体现,将带动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周锡冰则认为:“水电和核电的多元化能源供给并不影响中国的风电等新能源战略,只是有效的补充。在中国水资源充沛的地区,水电可以解决当地经济结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缓解其他区域电力匮乏的资源问题。而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发展核电有效缓解电力紧张供应;在特定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挖掘局部的地区资源,提升经济多元化发展问题。”
“政策加码赋予行业发展空间,未来风电产业依旧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风口产业,尤其是中国庞大的三四线,以及农村市场,其产业前景依旧广阔;另外,随着中国旅游产业,以及民居个性化产业格局的初步形成,风电产品小型化和民用化将引发头部企业的赛道转型,由此引发新一轮的产业格局洗牌。”周锡冰补充说道。
“抢装潮”落幕企业路在何方?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陆上风电“抢装潮”结束,尽管对2021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一定的透支效应,但随着基地化开发、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及“双碳”目标的指引,我国风电2021年新增装机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随着陆上、海上风电抢装潮双双落幕,未来行业趋势具体如何?企业发展将驶向何方?
中电联预测,2022年我国并网风电不低于达3.8亿千瓦,可测算2022年风电装机不低于52GW,保持了稳健态势。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则表示:“未来几年是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期,预计未来3年内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实现平价上网。大规模开发海上风能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省份优化能源结构、确保能源安全、打造海洋经济强省具有积极意义,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蓝色引擎’。海上平价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海上风电未来10年的高速发展。”
盘和林亦认为:“风电产业再无政策补贴红利,但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风电技术的能效,让风电产电能力提升,成本下降。而从产电性价出发,风电依然对于其他新能源有竞争力。未来电网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消纳能力,把新能源电力消化掉,这样即使没有补贴,只要发电上网价格高于发电成本,风电发展还是可持续的。”
“未来风电企业发展方向,将凭借高性价比,拓展全球风电市场,输出中国本土技术,以及搭建全球产业链;同时研发新技术产品,让风电设备小型化、民居化,让风电产品进入农村市场;此外针对全球,尤其是中国本土市场的特点,针对性地研发风电产品,搭载民用家电,使之成为新能源结构战略生态体系。”周锡冰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则认为:“海上风电会是未来风电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陆上风电资源有限且紧缺的大环境下,近几年的陆上风电向浅海风电发展迅猛,而海上风电又有从浅海向深远海风电进军的趋势,尤其是未来10兆瓦+的大型海上风电装机会逐渐成为新常态,这对于海上吊装、安装作业以及后期运维等工作,都会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有些海上风电项目需要的大型海装吊装船更是一船难求,而中船海装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很多,施工经验丰富以及项目储备也比较多,是很好的优质资产,中船科技可以发挥中船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更好地为海上风电企业产品的运输、吊装、运维等提供服务。”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