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上风电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交付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导向架

南通中集太平洋海工交付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导向架

10月26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制作的导向架成功发运。该套导向架中心距30米,外径35米,高度62米,为国内首制产品,是用于广东省阳江市粤电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配合打桩使用的导向定位平台。

据新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洪俊介绍,从9月中下旬项目合同落地,到10月26日,导向架圆满完成制作并顺利发货离厂,整个制作周期历时33天,项目工期比同类型企业至少缩短两个月。施工期间,项目组所有人员高度集中,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紧密团结在一起,不分昼夜、抢晴战雨地奋战在生产一线,从购买材料,到切割、下料、加工、组装、涂装、吊装、发运,据不完全统计,项目组成员至少熬了19个通宵,其中包含国庆假期。

作为国内也是公司首次制作的海上风电装备新产品,此次完成制作的导向架特点鲜明,项目场址所处的沙扒海域海况及地质条件均非常复杂,距离陆地55千米,属于水下50米深海作业,目前国内绝无仅有。

据悬在62米的高空中是什么感觉?起重工汪永良对此深有体会。发运前一晚8点,汪永良坐上吊笼给导向架挂上挂钩,以便顶杆吊装合拢,为保证持续作业,他只能一直在62米高空的吊笼中等待着,这一等就是8个小时。金秋10月,凌晨的长江边,高空气温骤降,风也愈发的大,吊车摇摇晃晃,下面的人看着心惊肉跳,裹了两件棉工作服的他下来时脚已是颤颤巍巍,脸已经冻得发紫,令在场所有人都心疼不已。业主方领导在现场看到此景,也为之动容,对中集太平洋海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表示敬佩。

深秋的夜晚,天黑风大,公司900吨桥式起重机上的行车工每天都需要从驾驶室下至吊车桥梁,再从桥梁侧面下至轨道梁,而后从轨道梁穿过站台步行至电梯。由于900吨行车既要满足海工事业部产品使用,又要保证导向架项目生产,项目人员常常是连续作业甚至通宵达旦。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行车工收紧了毛孔,吊起了心脏,在仅有70公分的狭窄走道“走钢丝”。为了降低危险系数,保证生产连续,行车工只能努力克服生理因素、减少上下吊车次数,降低体能消耗和风险。

版权说明:文章内如未特别注明来源,均为龙船风电网原创编辑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