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城市以优化能源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突出风电的开发利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完善,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加速了白城能源产业的崛起。风电,正在成为白城发展的另一个“风口”。
走进通榆乌兰花DE风电场,一台台风电机组迎风旋转,蔚为壮观,东风劲吹、绿电潮涌。据风电场副厂长廉守强介绍,该风场装机容量194.6MW,年平均发电量72907.5083万度,年产值2.72亿元。
白城市地形平坦,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是吉林省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较快的地区。1999年10月,白城市首个风电场在通榆建成并投入使用,拉开了全省新能源发展的序幕。随着时代发展,“十三五”以来,该市先后实施了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光伏领跑基地、风电平价上网、鲁固直流风电外送等一批项目,新增新能源装机接近500万千瓦。尤其是近年来,白城市依托风光资源禀赋,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和吉林省建设“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重大机遇,提出“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市新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能源项目有序推进,绿电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推动白城新能源产业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吉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在西部集中开发风光资源,打造吉林“陆上风光三峡”,主体承载区在白城。目前,全市新能源总装机1026.6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797.1万千瓦、占全省70%左右,光伏装机214.5万千瓦,生物质装机15万千瓦。白城也成为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全国唯一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东北唯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实践,白城市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20多年的时间,也见证着风电产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脉络,记录下了风电技术由弱变强的拔节生长。如今,一阵风吹过,点亮万家灯火的愿景已经照进现实。
风电资源的大力开发不仅带来了新能源,也为白城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源头活水提供更大的空间。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崛起,一个围绕“风”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大安天能塔筒扩产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铆足干劲,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该项目是白城市“5+3”续建项目,2022 年 5 月开工,当年 12 月完工并交付使用,截至目前实现产值 2.1 亿元,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大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孟祥炜介绍道。
近年来,白城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依托风光资源优势和能源装备产业基础,引入实施能源装备重点项目,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三一、远景、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24户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从整机到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全配套产业链,光伏组件及储能产业链正在生成。白城市不断推动产业深入合作,搭建能源装备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能源装备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搭建能源装备与能源开发产需衔接平台,推动域内能源装备产业与能源开发产业配套合作,实现能源开发与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把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新能源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白城新能源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来源:通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