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以下简称“东山海上光伏项目”)开足马力加快建设,截至6月19日,已累计完成31698根管桩沉桩作业,完成率94%;开始开展K型金属支撑、光伏支架和光伏板安装工作;陆上升压站已完成桩基施工。项目装机容量18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陆上升压站并配建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建成后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2万吨。
“我们将全力推进东山海上光伏项目建设,保障施工安全,按照既定并网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努力实现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如期并网发电,早日助力迎峰度夏绿色电能供应。”三峡集团福建分公司东山海上光伏项目现场负责人吴风云说。
东山海上光伏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建在海上滩涂水面,受潮汐影响较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每秒5.2米、最大风速可达每秒48米,属于抗台型潮汐带海上光伏项目。
“为了应对高风速和潮汐等因素影响,我们创新应用了国内首创的多桩+斜撑整体、应用抗台型支架基础,并通过研发新型施工工装设备实施安装。”吴风云说。
与陆上光伏不同,海上光伏项目首要考虑的是防腐。“我们借鉴海上风电防腐经验,K型金属支撑、钢管桩均采用海工防腐体系,支架、组件边框、逆变器和箱变等材料设备均采用较高防腐标准。安装的螺栓都是特制的防腐螺栓,在操作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能让防腐层有一点点破损。”吴风云说。
此外,东山海上光伏项目在助力当地实现“双碳”目标、调整能源结构、提升供电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还首创海上光伏海域“立体分层确权”创新模式,保留了项目区下部海域,实现海域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未来,东山海上光伏项目将采用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方式,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探索海域使用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促进海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来源:三峡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