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电平价时代的到来,海上风电也面临去补贴的考验。风电开发商在集中冲刺年底的并网,争夺最后的补贴盛宴。不过,整个行业都散发着危机感。
在9月8日结束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上,制造商、业界专家、投资者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发现,目前,海上风电依然存在产业零散、未形成规模化的行业“痛点”。在平价时代到来之际,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是行业发展的根基。此外,为了能够支撑企业在国家补贴退坡时平稳过渡,业界期待着地方政府的补贴支持。
上海善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伍长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补贴的退出会给海上风电的新能源企业带来“阵痛”,但同时也倒逼企业进一步转型,未来将通过“内生式”造血方式降本增效。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苏标对记者表示,除了效率的提升,未来海上风电投资的带动效应也十分重要。
规模化才能打破行业“痛点”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且靠近东部负荷中心,就地消纳方便。发展海上风电或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4.45GW,在建6.47GW,已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GW。
不过,在国家补贴退坡之下,海上风电也面临一系列的考验。从资源开发层面看,目前近海优质资源开发多,未来需要向深远海延伸。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郭立峰表示,深远海的环境更加恶劣,对风机的基础、海上平台等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而在行业格局方面,华能清能院院长助理兼华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主任郭小江认为,目前海上风电风资源切割比较零散,未形成规模化效益。造成工程勘察、设计、制造、运维等一系列重复建设,带来较高造价成本。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也表示,在行业规模化方面,要探索海上风电的集中送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发挥企业或者制造企业主导的方式,将产业链成本降下来。
不过,规模化开发并非易事。郭小江强调,规模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一体化规划、招标、施工、开发。最好通过一片资源,一个开发主体的方式实现工作,有利于降低成本。
实现平价目标主机成本要降约35%
随着补贴退坡脚步渐进,企业也在提升效率方面竞速。
在降本增效方面,郭小江把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趋势总结为电价平价化,开发规模化,机组定制化,风机大型化,资源远海化,组网柔性化和方案系统化。
风机在海上风电建设环节中占据较大成本,风机大型化也逐步成为行业共识。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院长戚海峰表示,风机成本在整个海上风电成本中占约45%,因而必须要降低风机成本。而风机单机容量的增加,会让建设成本降低,而且施工周期会缩短。
推动风机大型化则需要在风机各个零部件方面突破。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威认为,海上风电叶片是风机最大的零部件,降本增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通过持续创新实现大容量、轻叶片降成本;二是在叶片运营阶段,需要进行定期保养。平价时代,质量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三是需要规模化;四是要和主机厂家、供应商共同考虑系统成本最优化。
郭小江认为,风机大型化的同时,也需要定制化。由于风电场的风资源、地形环境、季节差异不同,需要通过定制化的开发匹配风机和风资源,提高风能的捕获效率。
另一方面,风机只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一环。金风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兼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陈秋华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海上风电最终实现平价目标,需要主机成本下降约35%、工程成本下降约30%、运维成本下降约20%以上。
防止装机规模“断层”需地方政府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降本增效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动作,而摆在海上风电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则是即将实行的补贴取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文件,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风电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基于这样的背景,易跃春提到,行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规模。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每年需要保证200万千瓦以上的新增装机规模才能够使海上风电行业不出现大的“跳跃式”断层。因而,当国家补贴退出之后,怎样不出现大的断层,支撑2022年、2023年的过渡十分重要。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主任赵太平也提到,在国家政策去国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同时也可以向国家重点申请一些专项的补贴,采取竞争配置的手段,支持综合实力强、技术方案优、具备经济性并达到示范的企业。
王苏标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去补贴的背景下,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也需要形成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关系,形成互相带动的产业体系。投资主体是大型企业的海上风电厂等,同时和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供应链金融,在融资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对应关系。
易跃春认为,海上风电行业发展需要国家和地方因时、因地的支持。2021年以后,海上风电要发展,一是要通过产业界自身的努力促进发展;二是在2022年、2023年,还是要靠各个地方政府给予支持,给予补贴或者投资补贴,让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最终实现2025年平价上网,为海上风电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夯实基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