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尽管刚过去1个月,但抢装落幕的信号已逐步体现,叶片核心原材料-轻木的价格跳水回落,也逐步回归正常市场价格水平。同样,2020年平价风电保电价补贴的抢装风潮头号赚钱利器-大型吊车,这几天的市场行业也逐步开始悄悄“退火”,一改过去非年租不谈,低于2000万一年免开尊口的火爆景象。
2020:一吊难求
短短两周,市场过100台以上的大型吊车开始待业寻租。最近我的朋友圈,很多的起重机抖音号,专业吊装群,发的最多的就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下场,寻求合作。我简单统计了我的几个群和大公司抖音号,450TON以上的履带吊,800吨以上的全地面汽车起重机,数量超过百台以上即将开始歇业寻租。要知道,去年下半年赚到抢装市场红利暴利的究竟是少数,如果不继续获得租赁合同,其代价是将是巨大的。大多数的全款买大吨位吊车的都是合伙,甚至抵押拿到设备,实际上也是背后要背负很大的财务费用,一旦租赁合同不能连续,后果也不堪设想。
风机吊装现场
2021:陆上风电吊装持续疯狂
从2020年的下半年开始,500吨以上,到800吨的履带吊最受欢迎。用“一吊难求”丝毫不为过,年租高达2500万元,一次性付清,进场费额外单算,实际上市场上600-800吨的履带吊出厂价就在1800-2200万元之间,买到就意味着回本。由于此市场行情表现的红利市场信号,根据行业统计,2021年600吨以上(含同级别的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可能超过500台(非官方统计数据,仅供个人参考,乐观的数据甚至达到800台),也就是说,还有很大一部分吊装行业的圈外人士还在继续涌入这个风口行业。
未来一个可以预见的短暂时期,风电的市场发展有一个逻辑上的休整期,简单说就是项目耗尽,一时难以有那么多项目。从行业来说,抢装之后也需要一个行业的休整,行业也需要理性梳理整理,为迎接下一个高峰在技术上和市场上做准备。尤其是补贴风电到平价风电,还需要一个时间调整和适应。对于2021年还要继续进入吊装市场的建议冷静思考一下,缓缓或许风险会低一点。
风电市场逐步回落,需求回归理性
显然,从诸多信号显示,2021年的风电市场并未按照之前的3060持续火爆,从近期的招标来看,过去2-3个月内的招标量官方数据未超过500万千瓦,按历年同期来看,年底年初招标量基本要占到年新增装机容量的50%(当然一般2-3月是高峰期)。实际情况就是过去不着急开发的风电项目和可开发不可开发的项目,2020年基本实现了全开发建设(否则浪费36000-48000h的发电量补贴),基本把各家的家底项目都建设完成。
新项目的开发需要时间,平价项目的开发建设压力很大,这一切都把风电的开发建设市场需求回归理性。而这一切都将给2020年的部分瓶颈产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吊装市场就是其中之一。正常吊装一台2.5MW的风机,吊装费用在30万人民币左右,一个五万千瓦的风电场吊装费用就在600万人民币左右(数据不一定准,如有疏漏请指正),正常耗时6个月,此时的市场价格是论台数,非包年计价方式。按2020年的计价方式,基本超出正常价格的50-80%。如此大的价格落差让很多对风电市场预期不是很清晰的圈外人士陆续进入,就在前几天,还有业内一个吊车企业,拟入手800TON履带吊,让我非常惊讶。
吊装也需要创新:要把政策红利的缺口让创新红利补回
风口来了,猪都能上天,但是风停了,你可能跌落粉身碎骨。平价时代的风电,与过去中国实施的带补贴的风电相比,这是风电的另一个时代:市场将更加开放,机遇无限,开发建设压力更加大,挑战无底。过去我们的风电是靠政策红利让这个产业突飞猛进,未来,我们要靠创新让风电持续远航。包括风机在内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源消费转型的创新,都给风电市场带来无限商机。
未来风电发展趋势是一个是大:单机容量大,规模大;一个是便宜:装备单位千瓦价格便宜,施工成本也便宜。如何把吊装成本下降,这里也需要吊装行业的创新。
装备创新是最核心的创新。如何适应未来大容量机型的吊装低成本,需要在吊装装备上做创新,前几天提到ENERCON的自爬式吊装,解决分散式风电的吊装成本高昂难题。
吊装工艺技术的创新也是未来趋势之一。减少吊装平台的施工面积,降低风电的用地成本;在更高风速条件下施工,增加作业窗口时间,提升吊装效率;如何实现智能化的吊装作业,降低安全风险。
吊装的商业模式也有创新空间。通过对吊装市场的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参考其他行业的吊装商业模式,降低风险。因为吊装是涉及风电的全生命周期,如何降低装备本身的财务成本,增加市场份额,都有创新的空间。
吊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吊装是个有风险的行业,今年的多起吊装事故就是典型案例,同时投资吊装装备更是风险重重,从这一点来看,2020年7167万的风电新增装机,吊装人功不可没,偶尔赶上一个风口,挣点钱也 情理之中。
来源:球哥看风